您现在阅读的是
哇叽文学www.YFWAJI.com提供的《在冰山怀里演个戏》 1、汴州初见(第1/2页)
元通三年,孝帝宋通突发病重,久医不好。
宋通年值四十,膝下共有六子三女,其中最疼爱长公主,赐名宋子俞,出生便加封昌平公主。
眼下立储大事未定,皇帝又久病卧床无法处理朝政。朝中大臣人心惶惶,各生心思,不出半年便分作两派。
一是太后力扶的十一皇子,另一则是有兵权在手的四皇子。
十一皇子为长公主同母胞弟,名宋子辰,今年才九岁。大臣议论纷纷,一个九岁的孩童,为何太后执意要扶持?
太后其实并不愿插手朝政,不论皇帝最后立储于谁,都是皇室血脉。只是这长公主跑到这太坤宫,生生的跪了两夜三日。
太后叹了口气,她知晓宋子俞为何而跪,出于无奈便应了宋子俞。
元通四年末,孝帝宋通立储十一皇子,封四皇子宋子琦为摄政王,交兵权,辅助新帝。
次年初,宋帝病逝,举国哀悼。一月后新帝继位。
…………
“翠儿,现下何时?”
“回公主,刚过寅时。还早呢,公主再睡会儿罢。”
“不了,服侍我更衣。
宋子俞揉了揉额角,坐起了身,发丝随着动作从肩膀滑落至背后。面色憔悴,有些病美人之态。
最近有些累,辰儿刚刚登基,但一个九岁孩童能有什么心思,需要自己帮着处理的事儿多着呢。
翠儿端来水盆伺候公主洗漱,看着公主这疲态很是心疼。
“公主这般为皇上操心,皇上有您这个长姐,可真是幸福。”
宋子俞瞥一眼翠儿,这丫头何时变得如此大胆了?
“莫要胡言,皇上岂可随意议论的。被有心人听了墙角,拉你去挨板子!快些与我更衣,莫要再胡说。”
翠儿吐吐舌,麻利的给公主穿衣梳发。待洗漱完毕,翠儿令人把东西撤又下问。
“公主现下可是先要用膳?”
“先不了,趁现在时辰还早,你去把辰儿昨晚没看完的折子都讨来,我好看了与辰儿做批注。”
“诺,奴婢这就去。”
等翠儿退出了门,宋子俞闭上了眼睛,疲惫感瞬间上来。
明明是刚睡醒,为什么又累了呢。
新帝登基三月有余,却因四皇兄这个摄政王,什么事都做不了,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。
虽说兵权明面上在皇帝这里,其实还是在四皇兄手中。
自己着实想不通父皇的用意何在。难道父皇不清楚四皇兄的野心么?
辰儿才九岁,正正的给了四皇兄夺政的理由。纵使辰儿有些心思,在已年过弱冠的四皇兄年前,也不过就是孩童一个。
好在有太后,四皇兄也不好太过猖狂。面子上对辰儿还算是有君臣之礼。可以后呢,待四皇兄稳住脚跟该怎么办?
太后不可能做一辈子的挡箭令牌。现在最重要的是,辰儿要有人拥护,有自己的心腹。那些大臣,得让他们归顺辰儿。
虽然是在赌,但如若不走这步路,她和辰儿命都不会太长。
上一辈的恩怨,总是会殃及下一辈。
重新睁开眼睛,宋子俞又重新恢复了神采,好似刚刚的疲惫不曾有过。
翠儿没多久就回来了,怀里抱了几本折子,做贼一样的溜进屋。
“公主,就这几本了,皇上已起来了,常太傅在教早课。四王爷也在,估计在等皇上一起上早朝。我依着公主的吩咐,让小成子偷偷给我的,并没有让人旁瞧到!”
“放案上,你下去吧。”
“那奴婢在门外侯着。”
翠儿关了门,屋里烛光随着她关门的动作左右摇曳。
宋子俞看完折子,又重新看了遍自己做的批注,很详细,辰儿必能读得懂。
虽说能到他们手里的折子,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,不过无碍,给辰儿先练练手。
转头看了看窗外,天色已转亮,喊了翠儿进门。
“把这些拿回去罢,莫让人瞧到。记得再跟小成子交代一下,辰儿的饮食起居一定让他一个人负责,伺候好了,我必有赏。”
宋子俞直了直腰,挥挥手。
“传膳罢,用完膳还得去给太后请安。”
翠儿退下,膳食很快就送了过来。宋子俞没吃多少,最近胃口一直不太好。
用过膳,宋子俞就直接去了太坤宫。太后刚礼佛结束,见着宋子俞便拉着她坐了下来。
“前日四王爷来找过哀家,有意修建公主府。”
太后手里佛珠转动,斜眼看了眼宋子俞,这丫头,脸色又憔悴不少。
“皇上还小,一个人在宫里,着实不放心。俞儿想留在宫中多照看一阵。还请皇祖母帮俞儿说句话。”
修建公主府,无非就是想宋子俞出宫,远离皇宫。出了宫,再插手宫里的事就难多了。
“你母妃是通儿最喜爱的人,通儿在的时候也疼你,哀家自是知晓。哀家不忍心看你日后过得不好才拉你一把。”
太后将佛珠放至桌上,神情突然严肃起来。
“可手心手背都是肉,老四那孩子打小就聪敏,有帝王气。兴许在你父皇心里,他才是立储的最佳之人。可他心里恨你们……哀家也老了,能帮你们的不多了。”
宋子俞忙起身跪下,太后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。
“俞儿懂皇祖母的心思,可这一步已踏出,退一步即是死,我死不重要,可辰儿才九岁,他的人生都还没开始。皇祖母为我们做的,俞儿这辈子都难以报答。”
宋子俞端端的跪在地上。双手伏地,额头贴着手背。太后看着眼前跪着的人,突然记起通儿也曾这样跪地求过自己,不由心下又一软。
“罢了,罢了,你起来吧。哀家这把老骨头,看来还得有点用,哀家会与老四说,结果如何,哀家可不能保证。至于其他的……”
太后犹豫了一下,还是说出了口。
“前朝的冯太傅你可知晓?”
“可是五年前冤死的丞相冯乾山,冯太傅?”
宋子俞有些惊讶,不明白太后为何会提说起冯太傅。
“恩,冯太傅其实有一女在世,你小时候还给你做过几日陪读,你许是不记得了。冯太傅被赐死后,我就把那母女送至了汴州,这才有命活了下来。”
“前几日汴州下人来报,说冯太傅那遗女,竟生成了第二个冯太傅,虽为女子,但学识谋略,比起冯太傅,不差分毫。你若把她寻来,凭冯乾山这个名字,就能拉拢一些大臣。好了,哀家有些乏了,你退下罢。”
太后拿起桌上的佛珠,起身进了内屋。宋子俞出了太坤宫,一直在心里盘算着太后的话。
若太后说的不假,这女子当真如此的话,加以妥善利用,必是天助辰儿!
思索再三,宋子俞决定亲自去趟汴州。
时值初夏,宋子俞只带了几个近侍和心腹。毕竟是在四皇兄眼下行事,只与他说是出宫游玩,自不易太过招摇。
走之前宋子俞拜见了太后,托太后多多照看小皇帝。她也不知这一去,究竟是福是祸……
汴州竟比京城还热闹。这是宋子俞初到汴州的感受。
可这到汴州已有三日,多方打听却毫无头绪。宋子俞有些怀疑,这冯太傅遗女究竟在不在汴州,莫不是太后记错了地方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】【哇叽文学】YFWAJ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