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明: 第315章 第 315 章

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.YFWAJI.com提供的《戏明》 第315章 第 315 章(第1/2页)

    文哥儿瞎琢磨了半天,才发现这个命题不太对味。

    对哦,他又不搞变法,没必要那么执着地给自己找个超长待机的好老板。

    当然了,要是真有个好老板还是挺不错的,毕竟谁都不愿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干活。

    只要小命没事,别的都不是事儿!

    当务之急,还是先考个编,考完了才有资格考虑要不要跟着老板干!

    文哥儿在勤勤恳恳的备考生活中迎来了弘治九年的新春。

    作为新鲜出炉的浙江解元,他过年本该有不少应酬,不过因为他年纪太小,很多事都直接免了,倒是给他营造了一个比平时更加安宁的读书环境。

    连年后的元宵节他都没出去玩,也没有在跟着朱祐樘父子俩去看花灯,只有新社每旬的聚会能让他过去露个脸。

    可以说是非常有临时抱佛脚的劲头。

    毕竟这可是要跟大明两京十三道筛选出来的牛逼读书人同台竞技。

    已经辛辛苦苦考到这儿了,接下来不好好考就太对不起这一整年来的准备!

    过了元宵节没多久,今年的考官也敲定下来了,会试主考官是周经和王鏊。

    两名主考之中,往往一个官职高点,负责把控全局;一个官职略低一点,负责把活给干了(要是出了什么事还得负责把锅背好)。

    像这位周经就是正三品的吏部左侍郎,相当于吏部二把手,去年曾跟李东阳、谢迁一起作为六位入阁人选呈到御前,最后因为朱祐樘更属意李东阳两人而沦为陪跑。

    王鏊目前只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。

    文哥儿入翰林读书时周经早就离开翰林院在礼部、户部辗转任职,他没怎么接触过这位周侍郎,知晓对方是考官后还偷偷跟谢迁嘀咕了几句,说这位周侍郎会不会因为上次陪跑的事不高兴?

    谢迁瞧了他一眼,冷不丁地问道:“当初回浙江乡试时,你们便是这么编排碧川的吗?”

    文哥儿没忍住露出了一丝“您怎么会知道”的惊异表情,接着他很快反应过来,矢口否认道:“没有的事!我怎么会编排碧川先生?我从来不在背后说别人坏话!”

    那都是钱福干的事,和他王小文有什么关系?

    他才没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!

    他这人可君子了!

    谢迁一眼就看出文哥儿的心虚,知晓钱福肯定把自己与杨碧川之间的恩怨给文哥儿讲了。

    钱福那性格确实跟官场格格不入。

    谢迁娓娓教育道:“科举乃是朝廷的抡才大典,谁都不会轻忽对待,便是长辈之间有什么矛盾也不会特地针对你一个小孩儿。何况松露他为人最是清正不过,岂是那种会怀怨在心的人?你是去应试的,到了考场上只要用心答题就好,不必管这些考场之外的事。”

    谢迁没跟文哥儿说的是,他、李东阳以及周经当初可都是朱祐樘出阁读书后同在东宫任职的,有过好些年朝夕相处的交情。

    哪怕周经没能入阁,也绝对不会因着这种事跟他们翻脸。

    皇帝要选谁入阁本就不是他们能左右的,连刘健他们这些前辈也只有举荐权。这种情况下没选上有什么好埋怨的?文哥儿哪里知晓朝廷里的人脉关系就跟蜘蛛网似的,经常绕来绕去全是一家亲?他认认真真地听完谢迁的教诲,最后小心翼翼地追问:“周侍郎的别号是松露吗?”

    谢迁不明所以,微微颔首,回道:“对。”

    文哥儿张口就来:“青松清露皆是高洁之物,读书人以此为号再正常不过!”

    他夸完了,才兴致勃勃给谢迁说起自己听说过的一种美味食物。

    据传这东西常生于松林之下,孕育于松风晨露中,许多人便称呼它为松露。

    松露产量稀少,味道却特别棒,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材!

    有趣的是,听闻有种母猪特别擅长寻找这种宝贝,所以它在云南一带它又有了一个相当接地气的名字:猪拱菌!

    世人都嫌猪猪脏,却不知这些脏猪猪竟能找到那世间至纯至美之物!

    要是将来他有机会去云南,一定赶着母猪上山找猪拱菌吃!

    谢迁:?????

    有那么一瞬间,谢迁脑海里莫名出现了周经被母猪拱的画面。

    那画面给人的印象过于深刻,以至于久久挥之不去。

    得亏文哥儿是跟他说的,要是这小子跑去跟李东阳讲的话,李东阳肯定得乐不可支地跟周经聊聊猪拱菌的事儿。

    谢迁沉默了一会,对文哥儿说道:“你若是跑去松露面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,到时候被黜落了可别怪到我和你三先生头上。”

    这完全是这小子自己作的死,跟他们这些当老师的没有半点关系!

    其实文哥儿听谢迁喊的是周经的别号而不是周侍郎,心里大概就有数了。

    有时候人跟人之间关系怎么样,一个称呼就能看出来了。尤其是大明官场这种每个人的心思都弯弯绕绕的地方!

    文哥儿和谢迁闲扯了几句,溜达回家继续安心备考。

    谁是考官不重要,只要没仇就好!

    二月初,文哥儿等人已经走完了印卷流程,专心等着三年一度的会试来临。

    相比于考生,考试官提前两天就入场锁院了。

    除了周经、王鏊两位主考官,还有十四位同考官。

    同考官主要负责接下来的阅卷工作,同样是由翰林院和科部之中选,其中翰林院又占了十一人,科部那几个只是拉过来意思意思地维持科举的公正性而已。

    不然全是翰林院的人,谁看了心里都会犯嘀咕!

    因为需要的同考官甚多,所以像靳贵他们这些翰林院新丁,也有一两个被选过来当苦力。

    会试的阅卷工作比殿试要正经许多,每个考官有单独的经房,理论上来说不能到处走动、相互讨论(实际上是全程走来走去且热烈讨论)。

    其中《诗经》有五个经房(分配五个阅卷官),《易经》《书经》有四个经房,《春秋》《礼记》则分别只有两个经房。

    从分配到的经房和阅卷官数量来看,不管是《礼记》还是《春秋》,选考人数都远小于其他三经!

    如果文哥儿知道同考官的名单,肯定是觉得这也眼熟那也眼熟,不过同考官名单事先并不宣布,所以文哥儿一时半会也不知道今年负责阅卷的人到底有谁。

    都快要进考场了,文哥儿也没心思去打听这些。

    他也没有再埋头复习,每日就待在家中跟弟弟妹妹玩耍,找他二哥王守俭下下棋,晚上睡了个饱觉,安安心心地等待开考日到来。

    二月初八考生就要准备入场了。

    由于解额是平均分配到两京十三道去的,要说应届考生(参加了去年乡试的考生),哪怕没人缺考拢共也就一千出头。

    但是考虑到不少往年落第的举子会想继续参加考试,所以算上这些数量巨大的科举回锅肉,每年会试的人数都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你现在阅读的是
【哇叽文学】【哇叽文学】YFWAJI.com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